富林塑膠,這家布局越南二十五年、專攻人造皮革的公司,就是經典案例。過去四年,它先是遭遇紅色供應鏈搶單,後來又面臨缺工,導致公司的毛利率與每股稅後純益(EPS)在二○一八年下探至掛牌新低;數位轉型,就是它突圍的著力點。
「我們現在常態性(員工)都少一百人,」走進富林在南越的同奈廠,財務長邱文輝說,過往北越產業不發達,許多北越人被迫「南漂」,但在科技業湧入北越後,反而讓南越缺工,「以前喔,我們還有一些北越的員工,現在都沒了!」
眼看競爭不斷、缺工問題又難解,長年派駐越南、碩士論文就是研究大數據的邱文輝,於是向董事長王源林提議做數位轉型,四年來,富林陸續導入ERP(企業資源規畫)、製造進度追蹤、電子簽核等系統,他說,光是算庫存的人力,就從四人縮減至一人,「工廠每一段製程的成本,現在都算得出來。」
走進富林的生產線現場,幾乎所有機台的生產數據,都有對應的一台電腦螢幕做即時記錄,不再需要人工手抄,越籍的工班主管還拿出一塊平板電腦向我們示範,只要一根手指,就能立刻分析出生產不良的原因。
經過這番轉型,富林在二○二○年、二一年,毛利率重新站回二○%,EPS也從先前的三元左右、到連續兩年都是五元起跳。
只是,這條用數位升級的路,它並沒有走到終點,「我們就是要全面智慧化!」邱文輝說。
在富林塑膠的產線上,幾乎每一台設備都有一台對應的電腦,能即時蒐集生產數據。
轉型潮》昶勇二代導入數位化搞定缺工
除了富林,隨著越南台商邁入二代接棒,中生代利用數位工具為老廠注入新活力的轉型浪潮,更已鋪天蓋地;袁紹庭這位二代企業家,就是例子。
時間回到七年前。當時,袁紹庭父親創立的鞋底廠昶勇集團,由於搶進運動品牌供應鏈,接單量大增,眾人一面高興之餘,另一面,則是苦惱於如何在短時間內增加產能。但,買地建廠至少兩年,根本緩不濟急,於是這位二代向父親提議,「與其蓋新廠,搞不好導入數位系統能更快提升產能。」
這其實是袁紹庭早就想做的事,「剛進公司的時候,我在基層工作,每天灰頭土臉,還常遇到主管指令不完整、生產效率也不好,當時我就在想,要怎麼改革這個工作環境?」把工作與生產流程統統數位化、電腦化,就是他認為的解方。